今天是电影《水形物语》国内上映整一周的日子。开画七天,总票房仍未破亿。开篇就提钱的事情好像有点俗,不过也是事出有因:由于去年国内银幕上不乏亮眼票房成绩的优秀电影,加上《水形物语》国内上映第一天票房逼近5000万,因此笔者对该片的票房表现多了些期待。毕竟我们都认为好电影值得更多人去欣赏!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水形物语》明显没有点燃国内影迷太多的观影热情,甚至我的身边不断有同事或朋友反馈本片带给自己的不满或不适。虽然也知道总局对本片的修改造成了观众观影过程中的不悦,但这绝不是影片令观众不满的唯一理由。可能是当老师当久了,总是喜欢去教人辨个是非,眼看微博上连“四味毒叔”都开炮本片“距离经典电影一光年”,实在是隐忍不住遂提笔上马为《水形物语》的优秀开疆拓土一次。
本片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怪物电影”,整体的影片气质是复古且浪漫的,所以此类影片的故事往往不会太过宏大或曲折。本片的故事完全可以一句话概括为“一个孤独的哑女爱上了一个被囚禁的怪物并且想方设法将其营救并与怪物幸福在一起。”为何强调本片的“单纯”特质?原因在于如果不能以一颗简单的心来审视这个单纯主题的电影作品,那么那些丰富了本片主题的优秀设置极有可能会被观众赋予其他的含义,进而造成对本片的不当或错误解读。虽然我们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理解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种开放的艺术审美观念不应成为我们过分解读一个导演诉求十分明确的电影作品的理由。
所以,让我们时刻铭记本片的两个关键词:孤独,爱。实际上,“孤独”也正是笔者喜爱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对“孤独”的描摹与诉说一直以来是影史上最温暖的创作母题。说“孤独”是“温暖的”不知道能勾起多少人的观影经历:那些透过银幕世界来关怀,感动甚至治愈 银幕之外观众的观影经历,都是笔者以为值得将“孤独”冠以温暖标签的力证。如同我此刻脑海中一闪即过的《出租车司机》《野草莓》《秘密与谎言》《天使爱美丽》,以及我们现在正在聊的《水形物语》。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层次的潜入《水形物语》的文本世界来探究一下本片如何借助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完成了一次堪称对全人类孤独命运主题的探究吧!
如果让我们回忆《水形物语》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你会回想哪一幕?是电影海报中最常提及的哑女和人鱼在碧绿的深水中相拥的场景吗?那一幕当然不错,它完美的寄托了我们在影片结尾看到的那种导演情愫:孤独的灵魂因为爱的牺牲换来了最后的幸福。但是这个场景在笔者看来不足以全面的涵盖我对本片“完成了一次堪称对全人类孤独主题探究”的高度赞誉。
如果说影片中哪一幕会完美的诠释出我对本片孤独主题全面探究的好感,那无疑是在影片中重复出现过几次的一个镜头:在漆黑的雨夜中,那个苏联科学家撑一把黑伞安安静静的坐在桥洞下等待着与自己接头的间谍出现。这一幕将个体生命的孤独与每个时代或每个世界都会弥漫的孤独描摹的如此精准。
有关这个暗黑系“成人童话”的孤独气质,很多观众都不会陌生。因为女主人公,以及女主人公身边的那个男闺蜜:一个性取向较为特殊的男插画师,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孤独的基因缘由---他们自身的人物特质都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主角作为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被视作生活里的异类应该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困境,毕竟这个世界一直喜欢对与大多数不一样的生命个体抱以偏见,更何况那还是一个典型的孤独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里的时代。
借助影片中丰富的细节符号我们可以清晰的认出那个真实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的时代:生意凋零无人光顾的电影院;日渐普遍的家居电视机;美苏两极阵营的间谍角色;反派居住在城市郊区并且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富裕的生存环境……这些细节上的设置都直指了上个世纪冷战格局下的60年代。
而真实的时代描摹又反向的再一次的深入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观众对人物的命运关怀。故事中的四个配角全都因为所处时代的敏感而变得异常孤单:老插画师在餐厅勇敢示爱的那场戏,因为前面冰箱里塞满了难吃的试验品这一细节设定而变得令人动容;黑人同事所处的生存环境的苦水又何止是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那么简单,她无能丈夫的出卖行径完美呼应了黑人同事在哑女面前无数次对丈夫的“吐槽大会”,也令黑人同事在结尾对丈夫的反抗具备了“有色人种尤其是女性有色人种奋起抗争”的隐喻色彩;甚至于故事中那个类似于恶魔一般存在的反派保安,他的孤独与时代特色同样完美契合:作为新兴的中产阶级,他的野心明显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膨胀的。那场汽车经销商向保安推销新车的戏份正是保安这个人物内心欲望的最好展现。他的孤独正是源自人类内心深处的罪恶之源的欲望,只是他自己不明白而已。就像他还不明白为何自己会喜欢上自己都觉得下贱的保洁员哑女。但是身为观众的我们应该知晓,因为他一直以来喜欢的就是安静的女性,即使是在做爱的时候他也希望伴侣保持安静。
当然了,影院观影的同学不理解这一点就很正常了,因为那场反派与妻子做爱的戏份被删减了。
最后就是牢牢地被时代命运捆绑住的苏联科学家。现在再回忆一下那个令笔者印象深刻的镜头,你能否感受到本片对全人类孤独命运主题的全方位探究了吗?60年代也好,当下也罢,孤独终将伴随我们一生。听起来似乎很悲观,不过索性我们还有“爱”。
本文作者:@剪刀手悟空